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党史三十秒”系列活动,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党员们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第二期的主题为“改革开放史与新时代的发展变化”。负责本期的小组成员有:20英语一班贺佳仪、梁书欣、李颖。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让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也因此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今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使重新确立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街后,百姓争相抢阅)
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而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部分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国的开放逐步向内地延伸,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宽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经济特区)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央的这项决策正在化为生动的现实,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5年的光辉历程。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间,世界之间,人民之间,时代之间,做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新时代改革开放下的上海浦东)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学生党支部党员们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继续加强党史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审一校│余珊珊
二审二校│倪娅
三审三校│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