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依法治国迈上新的台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规定,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民法典要实施好,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在推动民法典的宣传教育中,既要做到全面覆盖,在全社会掀起学法典、尊法典、用法典的良好氛围,又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施策,提高民法典宣传和贯彻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发挥民法典的作用。
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权利,推动国家治理的法律宝典,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权利保障书和私权保障的宣言书。《民法典》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在生活中遇到高空抛物、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 ”“高利贷”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给了解答,使人们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让民法典走进每一位师生的心里,从而更好地共建和谐美丽校园。
学习民法典,护航美好校园生活。让我们一起学习和宣传民法典,让民法“典”亮校园,伴我们共同成长!
一审一校|余珊珊
二审二校|倪娅
三校三审|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