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首页>>党建思政>>正文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春风青年说之励志小故事(十)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3-12-23 19:59:17   浏览次数:

毛相林,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0月出生,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毛相林40年不改初心,坚守偏远山村,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路、绝壁开凿天路,历时7年耗尽全部心血的希望工程。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称号”等荣誉称号。

今天由22英语卓师班的曾春兰同学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毛相林出生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这个村庄位于四面环山的“锁龙山”深处,到县城要10多个小时,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没有人走出过大山。1997年,时任村支书的毛相林在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上不沾天,下不沾地,当中有4000多‘悬空人’无路可走。”修路成了下庄人最迫切的愿望

2002年,毛相林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召集村民开会,决定把修路作为全村人的“一号工程”。全村人集资了一笔钱,加上政府补贴,总共筹得29.6万元。毛相林带着大家到奉节县采购水泥、钢材等材料。为了节省开支,他和另一名村民押车回来。车上载着重重的水泥,却无法找到愿意搭载的司机。毛相林咬咬牙,亲自驾驶这辆水泥车。由于山路太过崎岖,转弯时毛相林一直喊着号子让其他村民一起帮忙推车。路上有一处垂直攀岩的地方被大家称为“试胆石”,下山时没有勇气踩下去的司机曾多次折返。当水泥拉到家门口时,村民们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修路工程队很快组建起来。毛相林和村民们带着铁锤、钢钎、铁锹等工具开始施工。第一段路修在海拔1200米的“老虎嘴”,这里一边是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大家腰系安全绳,把水泥、沙子堆砌在绝壁上。由于山路太陡,大家从上午9点干到下午6点仅仅凿出了一块不到一平米的地方。“哪怕把我这条命拿去修,我也要带个‘样本’回去。”毛相林说。     

修路队伍不断壮大,最多时有70多人。大家住在阴暗潮湿的工棚里,每天早出晚归。由于山高路远,修路队伍带去的菜很快就吃完了。大家只能吃土豆和白菜,偶尔吃顿干饭都要轮流做“值日生”,负责切菜和生火。有的村民干了一段时间就走了。“除了我们几个党员外,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毛相林说。     

2004年,全长7.5公里的下庄村公路终于修通了!村民们给这条路取名叫“天路”。当年年底,“下庄人事迹报告团”应邀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他们并听取报告。后来,毛相林又带领村民们继续向巫山“天路”发起挑战。“下庄人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作报告期间,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这样评价:“下庄村如此贫困的条件下,还拿出钱来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精神非常可贵。”     

毛相林带领村民们修了“天路”,但并没有停止他的脚步。“我们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毛相林说,“我们这里山高石头多、土少地薄收成低。”2009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们种脐橙树、西瓜、柑橘等经济作物。“我们这里光照充足适合种脐橙。”毛相林说,“脐橙树3年挂果后每棵树能卖30多元。”如今下庄村脐橙种植面积达800亩、西瓜种植面积达300亩、柑橘种植面积达200亩。“我们还发展了乡村旅游。”毛相林说,“现在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

毛相林还带领村民们发展养殖业。“我们这里山上有野猪、山羊等野生动物。”毛相林说,“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养殖业。”如今下庄村有养猪场4个、养羊场3个、养鸡场2个。“我们还引进了巫山脆李子种植项目。”毛相林说,“现在已经有几十亩的种植面积了。

如今的下庄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40年间从没有人走出过大山的村庄现在与外界相连。

一审一校│徐涛

二审二校│倪娅

三审三校│黄华


分享到: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外国语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