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今年的清明节在2024年的4月4日如期而至。临近清明,我们难舍心中那份情怀,回首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清明节承载着华夏儿女流淌在血液中的羁绊和对传统美德与道义的继承,那么让我们一起品知多彩清明,赓续优良传统吧!
品知清明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踏春节、三月节,乃我国重要的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是礼敬祖先、孝亲报恩的节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逃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
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多年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功臣却忘了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心性淡泊,打点好行装就隐居山林了。
晋文公得知此事,羞愧不已,可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人谈何容易,晋文公便选择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可最终竟然见到了介子推背着老母亲死于火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 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赓续传统
1、扫墓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被如今的后人保留并继承。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或金锭,亦可以简单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2、荡秋千
秋千,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作为我国民间传统运动的秋千,有丰富且久远的历史,最早叫其千秋,后为避忌讳,改名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人们最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运动,可谓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奇葩。
4、踏青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此时选择踏青寻访,亲近自然,未尝不是件好事哟!
5、放风筝
每逢清明,人们会选择放风筝来消遣,夜晚时刻的风筝在道路中飞扬,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人们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飞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清明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更在于传承,作为新时代青年,让我们将先人留下的清明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吧。
一审一校|徐涛
二审二校|倪娅
三审三校|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