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正文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基础篇(一)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25-02-08 15:13:50   浏览次数: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教督〔2021〕1号)和《“十四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总体计划》(教督〔2022〕36号)的要求,学校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方便全院师生快速了解和熟悉审核评估的基本内涵,准确理解与掌握审核评估的规范要求,外国语学院特推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2025年)应知应会——基础篇(一)。

一、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高等教育评估是我国一项持续推进40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是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督促高校落实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综合性管理手段,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以下简称上轮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l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l一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个方面

一是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是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是评估类型的变化。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

四是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

五是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对象和周期是什么?

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均应参加审核评估,其中:新建普通本科高校应先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原则上获得“通过”结论5年后方可参加本轮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每5年一个周期,本轮审核评估时间为2021-2025年。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考察重点是什么?

考察的重点在五个方面,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二是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三是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四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五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简称“五个度”。

、“五个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体现在毕业生毕业后的实际表现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学校要通过举证对用人单位以及相关各方的调查情况、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了解毕业生就业岗位状况及其适应岗位的情况,证明所培养的人才已经达到了学校既定目标要求。

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社会需求。高的适应度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生源质量持续向好;毕业生面向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就业,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良好。

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体现在教师数量、结构、教学科研水平、产学研用能力、国际视野、教学投入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以及教学条件,包括教室、图书馆、网络、体育场馆、实验室及其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等也能够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体现在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各环节教学质量实施了有效监控,针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制定改进方案和整改措施,并对改进措施的有效性适时进行评价,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要通过定期召开在校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用人部门的需求和对毕业生的评价;通过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


分享到:

版权所有:景德镇学院-外国语学院 制作发布 景德镇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域名:jdzu.jx.cn 赣ICP备05000937号-1 域名:jdzu.edu.cn 赣ICP备050009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