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聚焦全民防灾意识与应急能力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洪涝、台风等灾害随时可能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不仅是守护自身安全的“必修课”,更是构建安全社会的基石。
面对这些潜在威胁,我们需要从了解灾害特点和掌握避险技能入手。以下是常见灾害的应对指南,帮助每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化险为夷:
地震:室内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用坐垫、枕头等护住头部;若在室外,远离高楼、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选择开阔地带蹲下或趴下。待震动平稳后,再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
火灾:遇到火情立即拨打119,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弯腰沿安全出口标志方向撤离;火势较大无法逃生时,用湿布塞住门缝,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等待救援;使用灭火器时,遵循“一提二拔三握四压”口诀,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洪涝:密切关注气象预警,洪水来临时向高处转移,如楼顶、山丘等;来不及转移则抓住门板、桌椅等漂浮物;远离河道、桥梁、地下停车场等低洼区域,避免触电或被水流冲走。
台风:提前加固门窗、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储备足够食物和饮用水;台风过境时尽量待在室内,关闭门窗;户外行人避开大树、广告牌,切勿在临时建筑物下避风避雨。
泥石流:当遭遇泥石流时,要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两边的山坡上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也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防灾减灾不仅是政府和专业部门的职责,更是每个人的责任。或许一个看似简单的逃生技巧,能在危急时刻成为生命的“保护伞”;一份精心准备的应急物资包,是抵御灾难的第一道防线;一场身临其境的演练,能让我们在真实场景中积累自救互救的底气。每一次知识的学习、每一份物资的筹备、每一次行动的参与,都是在为生命增添一份保障,为家园筑牢一层屏障。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将防灾意识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织就安全防护网,汇聚起守护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共同迎接充满安宁与希望的未来。
文字|易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谈子楠
责任编辑|吴淑雯 万玲莉
一审一校|张政
二审二校|倪娅
三审三校|黄华